久久久久这里只有精品,欧美国产A级大片,黑人欧美精美视频一区,亚洲有码第三页在线

    1. <cite id="mchhf"><listing id="mchhf"></listing></cite>

      <i id="mchhf"></i>

    2. 網(wǎng)站首頁 > 生活時尚 > 居家旅游 >

      當(dāng)事人講述志愿軍英烈60年回家路:愿再無戰(zhàn)爭(組圖)

      [摘要]十多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拉著“中國志愿軍烈士后代迎接親人回家”的橫幅迎接親人影/付丁 志愿軍烈士鄧仕均的女兒鄧菊平 志愿軍烈士鄧仕均的兒子鄧其平 一個甲子的等待,就是為了那一刻。 載著韓國交還的437具中國抗美援朝志愿軍遺骸的車隊,緩緩駛進沈陽抗美援...

      十多位年過六旬的老人拉著“中國志愿軍烈士后代迎接親人回家”的橫幅迎接親人影/付丁志愿軍烈士鄧仕均的女兒鄧菊平志愿軍烈士鄧仕均的兒子鄧其平
        一個甲子的等待,就是為了那一刻。

        載著韓國交還的437具中國抗美援朝志愿軍遺骸的車隊,緩緩駛進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歷史不會忘記那一刻—2014年3月28日中午,迎靈車隊最后一輛車開進陵園,時間剛好指向下午一點。

        陵園大門一側(cè)的警戒線邊上,十來位年過六旬的老人號啕大哭。他們拉著“中國志愿軍烈士后代迎接親人回家”的橫幅,手拿鮮花,臂纏黑紗,還有人披麻戴孝。

        他們不會忘記那一刻—因為車上的靈柩里,裝著一段沉甸甸的歷史,也裝著他們和他們家庭的命運。

        “爸爸,我兩歲多你就離開我們了……”鄧其平是第一個哭出來的,“妻子在旁邊拉我,我還是沒忍住?粗`車隊過來,我再也忍不住了。”

        隨后,他聽見了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稱謂,不同的哭訴。

        父子一場

        1948年4月12日,鄧其平出生于河北唐縣李家莊的部隊駐地。當(dāng)時,父親鄧仕均還在打仗。

        4個月后,父親才見到兒子。母親苑秀珍原本給春天出生的鄧其平起名鄧春青,因鄧仕均覺得這個名字“太娘們”,便說:“我們蒼溪有個地方叫歧坪,就給兒子取名鄧其平吧!薄缙烘(zhèn),是1932年底,四川蒼溪的鄉(xiāng)村少年鄧仕均,瞞著父母參加紅軍的地方。

        鄧仕均先后擔(dān)任勤務(wù)員、通信員,也當(dāng)過司號員、護理員,193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參加過長征、平型關(guān)大戰(zhàn)…… 1943年秋,負傷的鄧仕均,得到婦救會會長戎冠秀搭救,后被當(dāng)作“軍民魚水情深”的典型事跡,兩人分別在1944年2月10日晉察冀邊區(qū)第一屆群英會獲得“晉察冀邊區(qū)子弟兵戰(zhàn)斗英雄”、“北岳區(qū)擁軍模范—子弟兵的母親”稱號。1947年559團編入中央教導(dǎo)旅,參加了延安保衛(wèi)戰(zhàn),鄧仕均還曾和毛主席在同一個窯洞里住過。

        同在1947年,20歲的苑秀珍與32歲的鄧仕均喜結(jié)良緣。苑秀珍1927年生于河北省滿城縣大樓村,自幼家貧,8歲就當(dāng)了童養(yǎng)媳。

        兩人緣起于 1946年,解放軍三縱七旅19團一營駐扎在大樓村,營長鄧仕均經(jīng)常幫助老百姓打掃院子、挑水、拾柴、種地,頗得村民喜歡。村長冉進勇做媒,把苑秀珍介紹給了鄧仕均。那時滿城縣一帶已屬解放區(qū),解除了婚約的苑秀珍參加了婦救會,斗地主、做軍鞋、搞宣傳,樣樣都跑在前面。

        鄧其平在四個月大的時候,就和母親隨軍了。“父親很愛我。他參加大小幾百次戰(zhàn)斗,十幾次負傷,多次戰(zhàn)斗險些犧牲。三十多歲才有了我,該有多高興?”

        每次回到家,鄧仕均第一件事就是抱起兒子。有時回到家看見兒子還在炕上熟睡,他也得把兒子弄醒,抱起來逗著玩!坝行┦率情L輩告訴我的,有些我真的有記憶。我記得我們捉迷藏,藏門后邊,藏桌子底下。找不到爸爸,就問,你在哪兒?還記得,父親背著我到團里的馬廄和飼養(yǎng)員拉家常聊天!

        據(jù)母親生前告訴鄧其平:“有一次我得病發(fā)高燒,他心急火燎,把團里的醫(yī)生師里的醫(yī)生都叫來給我看病。為了防止吵到我,他甚至通知全團,路過家門口一律不準喊口號!编囀司對妻子說:“我的兒子長大也要參加人民解放軍,在部隊里要當(dāng)參謀!

        短暫的幸福

        1948年11月,人民解放軍進行了整編,三縱七旅19團改編為19兵團63軍187師559團,鄧仕均出任副團長,次年10月任團長。

        1950年3月,559團進駐陜西省旬邑縣馬蘭鎮(zhèn),夫妻倆總算有了個安定的家,住在部隊駐地的兩間窯洞里!按蛄诉@么多年仗,老百姓沒有糧食。解放了,我們要吃飯,要搞建設(shè)。毛主席號召全國部隊都自己搞大生產(chǎn),559團也不例外。這一年,是父母最安定、最幸福的時光!1949年跟著鄧仕均當(dāng)警衛(wèi)員的陳明月告訴鄧其平,大生產(chǎn)的時候,鄧仕均也是模范!懊刻旌褪勘粯尤ラ_荒種地。別人種多少地,他也種多少地。干了一年,種的谷子都熟了!

        鄧仕均1932年參加紅軍,離開家后,一直到1950年3月部隊進駐馬蘭鎮(zhèn)前,和家鄉(xiāng)沒有任何聯(lián)系。那年,鄧仕均在馬蘭給父親寫了封信。數(shù)月后,這封信才到達家鄉(xiāng)。這是大驚喜。家人以為他早沒了。接到信,父親決定到部隊看鄧仕均。

        可是在1950年,四川沒有鐵路,即便有公路,條件也很差!凹依锔F,也沒錢,什么交通工具都乘不起!蹦悄9月中旬,鄧其平的爺爺背著一個竹筐,帶著一點兒盤纏、口糧和做竹席的工具,還背了許多竹子劈成的篾條和幾雙草鞋就出發(fā)了。后來,干糧吃完了,盤纏也花光了,他們就停下來,用竹篾條編竹席賣了換錢,再以后干脆就討飯吃!白叩侥膬海瑺敔敺耆司椭v:我兒子是紅軍,是解放軍,我們已經(jīng)十六七年沒見面了,我就是去找兒子的。這一招真靈,許多好心人主動接濟幫助他們,給他們飯吃,給他們水喝,有的人讓他們借宿。就這樣,他們翻過了一座座高山,終于走出了秦嶺。十四天,走了一千多里地,到了西安。再找到當(dāng)?shù)伛v軍,了解到六十三軍軍部在三原縣城,他們又趕到三原!

        當(dāng)鄧仕均看到衣衫襤褸、叫花子模樣的父親,這條硬漢跪下了,在地下給父親磕了幾個頭,然后父子倆抱在一起失聲痛哭!盃敔斪鰤舳紱]想到,這一生還能見到自己兒子,兒子還當(dāng)了部隊的領(lǐng)導(dǎo)。對孫子,他天天抱著、背著、哄著。當(dāng)時部隊還把爺爺尋子的事跡當(dāng)作政治教育教材,編成小報、節(jié)目,還把爺爺穿過的草鞋、破衣服、走路用過的棍子,在各個部隊巡回展覽。在部隊,爺爺只待了短短十幾天,但卻是爺爺和父親最快樂的日子!

        由于部隊接到準備入朝作戰(zhàn)的命令,鄧其平的爺爺回蒼溪了。

        遠赴他鄉(xiāng)

        據(jù)鄧仕均警衛(wèi)陳明月在2012年對鄧其平回憶:“1950年下半年,黨代會后,全軍評出兩個英模代表,其中一個就是鄧團長!

        之后,鄧仕均被留在西安“西北大旅社”,準備去波蘭參加世界英模代表大會!霸诖舐蒙鐣r,搞出國培訓(xùn),培訓(xùn)他們這些準備出國人員學(xué)會吃飯用刀叉。”

        后來,朝鮮戰(zhàn)爭爆發(fā),鄧仕均對陳明月說:“看來我們?nèi)ゲ怀闪!彼麄兒芸旆祷夭筷牎?BR>
        1950年11月中旬,部隊準備開赴朝鮮前線。鄧其平說,父親最后一次和家人分開,自己才兩歲半,妹妹鄧菊平還在母親肚子里。

        1950年12月31日晚,苑秀珍生下了女兒。在山東曲阜整編的鄧仕均,“兒女雙全”了。想起家鄉(xiāng)的女孩總愛帶個“菊”字,鄧仕均給一面都未能見上的女兒取名“菊平”。

        據(jù)陳明月告訴鄧其平:“1950年12月中旬,朱德總司令親自從北京到山東看望了19兵團團以上干部,在當(dāng)?shù)匾粋天主教堂里召開大會,鄧團長參加了會議。朱總司令親自進行戰(zhàn)斗動員,他講朝鮮戰(zhàn)爭的情況,講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重大意義,講到朝鮮去,都是步兵,必要的東西得帶,還告訴他們這場戰(zhàn)爭很殘酷,別指望后勤給你送,運輸隊一出去,敵人就要打你!

        1951年2月17日,正值農(nóng)歷大年除夕,鄧仕均擔(dān)任團長的中國志愿軍63軍187師559團,“悄悄的過了鴨綠江”。

        就戰(zhàn)事的殘酷,鄧其平記得陳明月的講述:“到達臨清江時,他拿下身上背的洗臉盆準備從江中舀水喝,一看水里凈是蛆,他換一個地方,水里還是蛆,仔細一看,水里都是死人!

        據(jù)陳明月告訴鄧其平,第五次戰(zhàn)役打響后,因為受傷暫在后方的鄧仕均,聽說559團打得不好,心急火燎。當(dāng)時,上級已準備提拔他擔(dān)任189師副師長。鄧仕均認為到了師里以后,參戰(zhàn)的機會就少了,因此,他不顧自己的傷情,立即帶著陳明月南下尋找部隊。

        鄧仕均返回部隊后,很快接受了任務(wù):率領(lǐng)559團迂回穿插作戰(zhàn),掩護東線主力部隊進攻。

        5月15日,全團向漢城(今首爾)東南方向的楊平穿插前進,于17日渡過北漢江,18日渡過洪川江,19日晨挺進到基谷里、石山里、佳日里時,遭遇美軍約一個團的猛烈攻擊。鄧仕均帶領(lǐng)全團激戰(zhàn)了一整天,擊退美軍數(shù)次進攻。

        1951年5月20日晚7時左右,鄧仕均帶領(lǐng)二營首批撤出陣地,司號長帶領(lǐng)3個通信員沖在前邊,鄧仕均在中間,陳明月緊隨其后,后面是一個通信員。

        據(jù)陳明月晚年口述:“當(dāng)我們在兩座山的山谷中跑步前進,到達一個狹路口時,前面就是一片開闊地,就在通過這個狹路口時又遭遇炮火,其中一發(fā)炮彈擊中了鄧團長,他被炮彈擊中后仰面倒地,嘴里喊著:"明月、明月,我掛花了!"看到鄧仕均左大腿根部位置被炮彈擊中了一個大窟窿,鮮血直流,陳明月拿出急救包,準備給他包扎,就在這時,又一陣炮彈打過來,一發(fā)落地爆炸,飛起來的炮彈皮,擊中了鄧仕均的頭部。

        那是1951年5月20日晚9時許。

        本來將鄧仕均的遺體用擔(dān)架抬了出來,但因渡過洪川江很難,便就地掩埋在當(dāng)?shù)乩习傩諠驳赜玫囊粋小水渠附近。陳明月稱,他自己還在旁邊的小樹上做了記號—昨天歸來的437具志愿軍遺骸中,就有遷自這一地區(qū)的。

        據(jù)陳明月口述,陳明月渡過洪川江已是21日早晨。當(dāng)晚天剛黑,他便接到通知,到師里接受任務(wù)。徐芯師長親自傳達了“毛主席下的命令”:“一定把鄧仕均的尸體搶回來!”后來,陳明月帶著一支30多人的隊伍于21日晚10點多重新渡過洪川江,“去搶回鄧團長的尸體”。但據(jù)陳明月回憶,掩埋遺體的位置,到處是坦克,燈火通明,根本無法下手。

        鄧仕均,一位渾身都是光環(huán)的軍人,一位三歲兒子及五個月大女兒的父親,一對老農(nóng)民的長子,就此沉睡在異國的土地。

        沒有父愛的人生

        1951年下半年,許多部隊家屬都和親人聯(lián)系上了,唯獨苑秀珍沒有丈夫鄧仕均的消息。不久,她發(fā)現(xiàn),周圍的戰(zhàn)友、家屬見了她話都少了,有的人看到她則悄悄躲開了。“當(dāng)時,媽媽想,難道爸爸又負傷了?直到父親過世四個來月,部隊領(lǐng)導(dǎo)找她談了話!编嚻淦接浀茫赣H在外一直隱忍,直到有一天伏在姥姥腿上,失聲痛哭。

        1951年10月,苑秀珍做出了一個決定:她要親赴朝鮮前線尋找丈夫,活要見人,死要見尸。當(dāng)時,領(lǐng)導(dǎo)不同意,因為朝鮮戰(zhàn)事危險,但苑秀珍態(tài)度堅決,“去,一定要去!苯(jīng)志愿軍司令部和十九兵團領(lǐng)導(dǎo)批準,苑秀珍入朝。在朝鮮待了近一個月,苑秀珍回國了。

        失去了父親的兄妹倆,就讀于部隊的幼兒園、就讀于部隊的子弟學(xué)校,每月還有國家的撫恤補助。鄧其平16歲入伍,“特意避開了父親生前所在的部隊”,從班長、排長升至營長、團長。經(jīng)過25年軍旅生活, 1987年底轉(zhuǎn)業(yè)任天津遠洋運輸公司貨輪政委。有一年乘坐遠洋的船只,路過仁川,鄧其平特意買了一束花,放在了當(dāng)?shù)匾惶幱⑿鄣裣衲_下,心里默念:“爸爸,我來看您了!编囀司畠亨嚲掌,1969年參軍,在總參三部服役,為正營職干部,后與所在部隊的白京生相戀并結(jié)婚,1987年轉(zhuǎn)業(yè)到北京市工商局海淀分局工作。

        鄧其平稱,從物質(zhì)上,自己和妹妹還是過得去的。但是,沒有父親的滋味,只有他們自己清楚。“每每放學(xué),都會看到別人的"將軍父親"用車來接孩子。我們好羨慕!币驗槟赣H數(shù)年后再組家庭,再育兒女,兄妹兩人長期住校、相依為命,和母親待的時間十分有限。鄧菊平說:“上中學(xué)那會兒,總夢見父親回來了,也來接我了。醒來發(fā)現(xiàn)不是。小時候一受委屈就哭,"爸爸什么時候回來"!

        鄧其平和爺爺也就見過一面。“父親犧牲后,很長一個時期我們沒有爺爺一點音訊。”1959年,從部隊的子弟小學(xué)放假回家,鄧其平在母親那里打開一本封皮是淺綠顏色的筆記本,上面父親寫下了家鄉(xiāng)地址和爺爺?shù)拿帧;匦:螅囍眠@個地址給爺爺寫了一封信,簽名:其平。爺爺很快回了信,只是信封上還沒敢寫鄧其平的姓,他可能認為鄧其平早就改了姓。鄧其平復(fù)信講,永遠姓鄧,永遠是老鄧家的根。上世紀60年代,他再次給爺爺寫信?蛇@一次過了很久老家才回信,打開信一看,是二叔鄧仕容寫的,這時才知道爺爺已經(jīng)過世。從此,鄧其平幾乎與家鄉(xiāng)斷了聯(lián)系。

        “我想迎他們回來”

        昨天,鄧家兄妹站到了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門口的迎靈隊列里!澳挲g越大,思父之心越切。我的血管里,流著他的血啊。這是我第一次為我的父親戴孝!

        好多命運相似的人,站在那里。

        原20軍58師172團政委李樹人之女李海放,從上海趕來。父親1951年5月17日去世,她才半歲。兩歲多聽別人叫爸爸,她問媽媽,爸爸呢?媽媽說,爸爸是志愿軍,抗美援朝去了。李海放總是告訴小朋友,爸爸是志愿軍。這份自豪,延續(xù)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別人告訴她,志愿軍早回國了。李海放再問,媽媽答,還沒輪上你爸爸那一批!拔乙恢钡,等輪上爸爸那一批!

        有一天,媽媽領(lǐng)回來一個人,對她說,這就是你爸爸。那一刻,李海放有點怪媽媽,那不是照片上的爸爸。上初中了,媽媽第一次告訴少女李海放,爸爸到底去哪兒了。那一天,李海放一個人在家里哭了很久。18歲,她追隨父親的足跡,參了軍。后來復(fù)員,從事了醫(yī)務(wù)工作。去年,她贈送一些父親的遺物給沈陽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想建一個父親的衣冠冢。今年,聽說可能做遺骸和子女DNA比對,她很盼望,“趁我們還活著。”她知道,父親犧牲的地點,和這批遺骸的遷移地點是一致的。

        迎靈的車隊駛進陵園的時候,原60軍180師539團政委韓啟明的侄女韓小燕淚如雨下,“二伯啊,我們接您太晚了。找兄弟找了60多年的父親沒等到這一天啊!比ツ,她抵達韓國坡州墓地憑吊歸來后45天,韓啟明年過九旬的兄長永遠閉上了眼睛。已老年癡呆的他,還會念叨:“你們的伯伯還在路上呢,他還沒回家!表n小燕透露:“二伯結(jié)婚了,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骨肉,就走了。嬸嬸等過他八年!

        康明知道父親不在車上,但還是從西安來了。父親康致中1953年1月入朝作戰(zhàn),時任中國人民志愿軍一軍七師19團團長?得鲝1957年康家收到的陣亡通知書上得知,康致中遺體安葬在了“三八線”西側(cè)的江原道鐵原肅寧152墳?zāi)?號。

        苗務(wù)才也知道父親不在車上,但他還是用河南傳統(tǒng)的“披麻戴孝”的方式迎接了父親的戰(zhàn)友。苗父、原志愿軍60軍180師司令部的偵察參謀苗維忠,犧牲在北朝鮮境內(nèi)。“父親1946年探家的時候有了我,離開家之后就再也沒回來。我1947年出生,從烈士證上知道,父親1953年6月去世了。奶奶只有父親這根獨苗,還雙目失明,干不了活。為照顧一老一小,我媽媽一輩子一個人,直到2010年12月21日,活到90歲去世!泵鐒(wù)才稱,“1973年前,奶奶一月5元撫恤金;1973年之后,母親一月100元。我從去年開始,才享受一月130元撫恤金。因為家在河南山區(qū),沒人管!

        原華北軍區(qū)66軍197師590團救護兵曹秀湖,想來看看戰(zhàn)友。昨天,85歲的他起了個大早,從沈陽東林區(qū)高坎鄉(xiāng)趕到烈士陵園。高坎鄉(xiāng)1950年10月第一批過江的,有三個;一年多以后回到天津部隊的,就剩了他一個。“14歲的時候,八路來村里住,家里不同意當(dāng)兵,我偷著跑了去。當(dāng)勤雜兵,后來部隊送去學(xué)點知識,就學(xué)了戰(zhàn)地衛(wèi)生。在朝鮮,也是戰(zhàn)地兵。我命大啊!

        “再也不要有戰(zhàn)爭了!编嚻淦秸f。(記者 朱玲)

        
        作者:朱玲

      豫都網(wǎng)微信

      《當(dāng)事人講述志愿軍英烈60年回家路:愿再無戰(zhàn)爭(組圖)》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shishang/jjly/1837.html,謝謝合作!

      [責(zé)任編輯:admin]

      我要評論

      評論列表(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豫都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zé)聲明

      1、未經(jīng)豫都網(wǎng)(以下簡稱本網(wǎng))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wǎng)自有版權(quán)作品。

      2、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zé)。

      3、如因作品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wǎng),本網(wǎng)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nèi)移除相關(guān)爭議內(nèi)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返回豫都網(wǎng)首頁
      版權(quán)所有: 豫都網(wǎng) Copyright(c) 2010-2015 YuDuWang Network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備13014680號
      若無意侵犯了貴司版權(quán),請來信通知,我們會及時處理和回復(fù),謝謝!郵箱:admin@yuduxx.com
      未經(jīng)豫都網(wǎng)書面特別授權(quán),請勿轉(zhuǎn)載或建立鏡像 違者依法追究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