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
文化、川蜀風情、復(fù)古浪漫,這些關(guān)于成都錦里的關(guān)鍵詞觸動到了不少游人的心弦,引發(fā)他們無限的向往。在錦里街頭,每天都是熙熙攘攘的一派熱鬧景象,游人一批又一批地涌入,他們走著、看著、吃著、玩著,近距離接觸成都的生活文化。
“錦里”前世今生 錦里,即錦官城。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州奪郡文學(xué)為州學(xué)郡更于夷里橋南岸道東邊起起文學(xué)有女墻其道西城故錦宮也。錦工織錦濯其中則鮮明他江則不好故命曰錦里也。后即以錦里為成都之代稱。傳說錦里曾是西蜀歷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業(yè)氣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漢、三國時期便聞名全國。今天的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漢、三國精神為靈魂,明、清風貌作外表,川西民風、民俗作內(nèi)容,擴大了三國文化的外延。在這條街上,濃縮了成都生活的精華:有茶樓、客棧、酒樓、酒吧、戲臺、風味
小吃、工藝品、土特產(chǎn),充分展現(xiàn)了四川民風民俗的獨特魅力
素年錦里的韶光 錦里現(xiàn)為成都市著名步行商業(yè)街,仿古建筑,布局嚴謹有序,酒吧
娛樂區(qū)、四川
餐飲名小吃區(qū)、府第客棧區(qū)、特色
旅游工藝品展銷區(qū)錯落有致。于二零零四年十月三十一日以三國文化節(jié)的名義剪彩開市,二零零五年被評選為“全國十大城市商業(yè)步行街”之一,號稱“西蜀第一街”,被譽為“成都版清明上河圖”。新建的古色古香的建筑風格演繹出了錦里過去的繁華和輝煌,與一旁的武侯祠相得益彰。一進門,撲面而來的是濃重的生活氣息和商業(yè)氣息。相對國內(nèi)很多舊瓶裝新酒的人造景觀,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賣的些是筷子、茶葉、燈籠、蠶絲被和土特產(chǎn)。還有手藝人的玩藝兒,捏個泥人,轉(zhuǎn)個糖畫兒,買張剪紙,都是包含童趣的東西,懷舊也是懷念童年淳樸的快樂。越是質(zhì)樸的東西越是能打動人,走在這樣的巷子中,似乎把煩惱都忘卻了,只想推開一家茶館的大門,點上一杯茉莉花茶,感受著平凡簡單的生活腳步。
這里一直很“安逸” 走在石板路上,穿梭在小巷子中,沿途看到的都是各色風情的商鋪,即使眼花繚亂卻也甘于沉醉在這些新奇的商品里。這條不足400米長的老街上,集中了近百家的各色店鋪,有傳統(tǒng)的飲食、小吃和客棧,也有時尚的商店和酒吧,更有成都的創(chuàng)意店鋪,這些在飛檐斗拱,雕花木窗下的小店也是一道道襲人眼球的風景。在里面無論逛街淘寶吃小吃,時刻都能感受到古典的文藝氛圍,傳統(tǒng)的手工藝人精心制作的糖人、面塑、雕刻蛋殼、編織的飾物等等讓人愛不釋手,一件件都精美得像是藝術(shù)品。錦里的設(shè)計也融合了蘇州園林的風格,小橋流水,舞榭歌臺,綠樹成蔭。逛累了就找個露天的茶館坐下吧,叫上一杯香茗細細品嘗,玩弄淘到的寶貝,或者去看看川劇、變臉、茶藝表演,感受民間文化的獨特魅力。在這里享受著假期的閑暇時光,也足夠令人沉醉。當夜色降臨,華燈齊亮?xí)r,錦里在燈光霓彩的點綴下愈發(fā)有歷史感,大紅的燈籠映照復(fù)古的招牌,此刻漫步在錦里,能在徹夜輝煌的燈火中感受時空變換的神奇。
美食,流連忘返的理由 四川小吃是出了名的美味,錦里小吃街更是云集了各式各樣的地道小吃,現(xiàn)場制作,現(xiàn)場叫賣,不僅吃的好吃,看的也好玩。比較出名的是好吃街的蕎面、三大炮、牛肉焦餅、黃醪糟、糖油果子等等。色香味的甜水面、涼面、鹵菜也都不錯,不知有多少吃貨是慕名而來然后打算痛痛快快地一飽口福。小吃街經(jīng)常人頭攢動,可見四川小吃的美食魅力巨大,竟俘獲了這么多游人的心和胃,錦里小吃街或許也成為了他們旅游中最甜蜜最美味的一個夢境。
這里不僅風光秀美,建筑獨特布局有致,有很高的觀賞價值之外,其中所包含的人文景觀和民俗文化更是讓人眼前一亮為之心動。作為川蜀民俗文化和成都生活文化的一部分,錦里成為越來越多的游客不可錯過的
景點。在錦里經(jīng)常聽到有這樣的對話:“錦里巴適不巴適?巴適!成都安逸不安逸?安逸!”他們會不會贊同這里真的是一座讓人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城市呢?(
《旅游重點推薦:四川成都錦里的前世今生!》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shishang/jjly/2987.html,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