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文人的春游方式,便是沿一江春水,踏歌乘舟,喝茶賞花,碧色的江水,襯著兩岸的桃紅柳綠,每一個鏡頭都如一幅山水畫。而如果這樣的風景里再加上黑瓦白墻的老房子古村落,那就有了如詩一般美好的故事了。在被譽為“永遠的山水詩,最美的桃花源”的溫州永嘉的楠溪江兩岸,就散落了這樣上百座大大小小的古村落。
蒼坡古村 還原漁樵耕讀生活 蒼坡背依筆架山,面臨楠溪江。蒼坡古村的布局猶如文房四寶。木結構的村落大門,一條直線的石板道縱貫全村,為筆;石道中間過一橋,由五塊大小勻稱的石條搭成,為墨;石道兩側(cè)的蓮池,為硯;而呈長方形的村子則為紙。
歷經(jīng)千年滄桑,蒼坡古村仍為現(xiàn)代人還原了一個宋代,漫步其中,寨墻、路道、住宅、亭榭、祠廟及古柏,以及砌在村落四周的鵝卵石圍墻,墻內(nèi)樹齡很老的榕樹,樹下的亭和檐上的龍,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
村落入門處的“蒼坡溪門”始建于南宋(1178年),六層斗拱沒有用一枚釘子,屋頂為重檐懸山式結構,和日本“國寶級建筑”奈良東大寺的南大門如出一轍,但“蒼坡溪門”卻比那座“國寶級建筑”大門的建造時間早了12年。
蒼坡村也是一個臥虎藏龍的地方。楠溪江流域最早的文進士、武進士皆出于此,讀書人代出不窮。丁香橋位于供奉文人先輩“李氏大宗”前,這座古石板橋左側(cè)是高些的拱橋,右側(cè)是低些的平橋。據(jù)說在過去,平橋是老百姓走的,比如挑擔賣漿的農(nóng)人販夫走卒,而讀書人紳士則向上走拱橋;男人在上行,
女人從下走,女人一生只在出嫁與娶入時可從拱橋上經(jīng)過。貴客來時可從上行過拱橋,以示禮遇。
巖頭古村 現(xiàn)代版茶馬古道 移步換景,巖頭古村全長300余米的麗水街盡收眼底。麗水街在楠溪江以“現(xiàn)代版的茶馬古道”而著稱。永嘉在明末清初時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由于朝廷實施海禁政策,沿海地帶的鹽商只能從麗水街這條通道進入山區(qū)販鹽,久而久之,商業(yè)盛極一時。同時,為了供過往客商憩息和遮雨,就有了街邊的美人靠和屋檐。
而今,麗水街仍保持著清末的風貌,清晨,清清淡淡的霧氣在江面上飄搖,炊煙從古街人家的煙囪里冒出來。這里的人起得很早,升爐子,賣自己做的餛飩和豆花。
走在麗水街的岸邊橋頭,看悠悠的煙雨長廊,看曲曲折折的深弄,看鱗次櫛比的百年老屋……景致與歷史都融入這曲曲折折之中,勾勒出江南古鎮(zhèn)生活的本色。
始建于五代末年的巖頭古村也是楠溪江惟一一座以綜合水利設施來規(guī)劃布局的村落。這個復雜的水系從五雙浚頭的堰壩開始,止于麗水湖,中有鎮(zhèn)南湖、智水湖、右軍池、進宦湖等等。據(jù)說巖頭每座房屋走出去,百步之內(nèi)一定會有水,故被稱為國內(nèi)古村水利
文化的典范“浙南都江堰”。500多年來,它一直造福于附近8個村近2萬人,巖頭村幾個世紀以來從未遭到旱澇災害的威脅。
芙蓉古村 村子按照星座布局 麗水古街向南約800米就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芙蓉村古建筑群。
這座以花命名的古村卻有著令人驚嘆的格局。據(jù)說,街道、水渠均參照星斗布局,意為天上星與地上人兩相對應,以星筑臺、斗鑿池為象征,整個村子按照“七星八斗”進行規(guī)劃設計。
芙蓉古村建于唐末,原名芙蓉里,為陳氏族人聚居之地。巖頭鎮(zhèn)前,有三座山峰,三崖皆峭拔高聳,其石色白里透紅,倒映山下溪水中,宛若三朵含苞待放的芙蓉花,村子因此而得名。
村落中心有座芙蓉書院,是一座封閉的內(nèi)院式建筑,書院供奉孔子的神龕,當年“家重師儒,人尚禮教,弦誦之聲,遍于閭里!彼宰迦
中考中進士、舉人、生員的34名,歷代在京任職就有18人。游人在此,依然能感受到古村透出的濃濃的書卷氣。
當然,潛心星座研究的人,或許也可以在這里獲得靈感呢!
下日川村 竹筏漂流漁舟唱晚 楠溪江從下日川村經(jīng)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得這個古村成為楠溪江景區(qū)的核心地帶,久負盛名的獅子巖便在其中。
楠溪江綿延三百里,如一條玉帶在浙江南部漂蕩,自上而下,縱貫了整個永嘉,而后匯入甌江,緩緩流進東海。江水含沙量低,水質(zhì)呈中性,符合國家一級水標準。灘有急流而不兇險,潭水平靜而不阻滯。所以來到下日川村,不能不做的一件事情便是竹筏漂流。
不似其他漂流的兇險,楠溪江漂流很安靜。泊在江邊的竹筏被太陽曬得干白干白,下水后泛起波光粼粼。
登筏,竹蒿一點,竹筏便滑入水中,這里河床開闊,水流深淺適宜,灘林、遠山、白云、村落中飄出的炊煙組成一幅水墨畫。夕陽西下時,只見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老漢,撐著載有數(shù)只馴化好的鸕鶿的竹筏穿行在江中,好一幅漁舟唱晚的美圖。隨著一聲吆喝,鸕鶿便靈巧地騰空躍起,“撲通撲通”鉆進水里,不一會兒,一只只鸕鶿浮出水面,口中含著魚兒,向竹筏游來,殷勤地獻上自己的戰(zhàn)利品。來源新華網(wǎng)云南頻道)
《喝茶賞花 文人的春游方式 訪楠溪江邊古村(組圖)》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shishang/jjly/8703.html,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