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去年的十一黃金周相比,上演了“壯士斷腕”的一幕:
自駕游客超過六成,同比增長近10%。但面對大幅增長的游客,部分旅行社卻只能望而興嘆:他們的團隊游客量居然大幅下滑超過五成。旅行社正在經歷著轉型的陣痛期。
壯士斷腕:如今的跟團游,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
十一黃金周已經過去,各地價格出現(xiàn)大跳水,“白菜價”的機票隨處可見,現(xiàn)在正是錯峰出游好時節(jié),然而記者咨詢了多家旅行社,卻發(fā)現(xiàn)旅行社的團隊價格相比十一只是略降,導致跟團游的人數大降,
國內游幾乎難成團。
“市民嫌價高,沒有人報團,連成團都難了。許多市民還在觀望,希望旅行社的價格能降下來。”一家大型旅行社總經理向記者透露。
為什么旅行社價格還是居高不下呢?欣欣網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旅游法》規(guī)定不進購物店,不設自費,所以團隊價格有所上漲。雖然機票、價格低,但旅行社本身就有一定的折扣,所以差別不大,一趟行程也只能便宜七八百元。
探路:旅行社景區(qū)借平臺推自由行。
目前,跟團游似乎成了不討喜的方式。為迎合旅游者的出行需求,一些旅行社剔除了原來行程中的購物點和自費項目,增加了自由活動時間。比如節(jié)后的清邁4晚6日游,行程就改為前兩天為團隊游,后兩天自由活動。這種產品在航班和飯店選擇上均受限制,但行程安排與自助游彈性相似,目前市場反響不錯。
問題:自由行要求服務個性化,旅行社還在“吃老本”。
然而,旅行社走在“自由行”的道路,并不平坦。
首先,有旅行社表示,自由行產品難以創(chuàng)新,即便創(chuàng)新,也不過是機票、門票、車票、等要素種類的豐富和搭配模式的改變,但總體而言,只是從過去的跟團出行中抽選一部分進行重新組合,對旅行社而言,要求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不少旅行社推出的自由行業(yè)務還停留在小規(guī)模、不成系統(tǒng)的層面。
其次,源于迅猛增長的自助游客人,被網商無情地搶走。像攜程、藝龍等一些在線機票銷售商通過機票秒殺、航線促銷等服務,已經占領了一部分領域;簽證方面,越來越多的國家推出電子簽證,甚至游客在家就可完成簽證過程,這些都對旅行社現(xiàn)有的經營優(yōu)勢形成挑戰(zhàn)。
第三,自由行對旅行社服務的要求更高,這是因為,大多數自由行客人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旅游經驗,個性化需求比較突出,要求旅行社在采購、產品、銷售及售后環(huán)節(jié)都要有更高的專業(yè)能力和服務能力。
國內最大的在線旅游超市——欣欣負責人表示,自由行客人需求變化較大,旅行社需要提供更豐富的資源、更專業(yè)的資訊、更全面的服務。旅行社如果只提供單純的機+酒產品,游客很容易通過互聯(lián)網自行搞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游客對旅途中人力服務和引導的需求完全消失。因此半自由行產品可能會是一種適合旅行社的折中方案。旅行社“自由行”亟待細致化多元化服務。
《旅行社“自由行”不得不過的關卡》由河南新聞網-豫都網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shishang/jjly/25586.html,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