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5-12-24 09:58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想知道你的姓氏的起源麼?別人問你年姓是怎么來的你是不是會一時語塞?不用怕,美國神婆星座網(wǎng)小編為你整理出年姓的姓氏起源。
年(Nián)姓源出有四:
第一個淵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襄公之后,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據(jù)史籍《路史》記載:“齊太公后有年氏!
上古西周初期,周族軍師太公姜尚助周武王姬發(fā)建立周王朝后,受封而建立了齊國,所以又稱之為齊太公。
齊國傳至春秋時期,齊國的君主齊襄公姜諸兒(公元前697~前687年在位),是位昏庸荒淫之君,在他當太子時,就跟親妹妹艾姜私通。后來,艾姜嫁給魯桓公姬允(姬軌)為妻,不久,魯桓公到齊國省親,這時齊襄公已經(jīng)繼位,他利用這個機會又跟艾姜在宮中淫亂。后來,這件事被魯桓公察覺,齊襄公怕丑事敗露,就暗殺了魯桓公,但這事還是被齊國大夫、齊襄公的叔父姜夷仲年知道了。
姜夷仲年是齊釐公姜祿甫(姜祿父,公元前730~前698年在位)的弟弟,雖然同樣是齊釐公之后,卻只能稱自己的哥哥為君,他卻并無半點怨言,為了國家的事情任勞任怨、四處奔走,堪稱齊國賢臣,卻結(jié)果積勞成疾,英年早逝,只留下一個兒子姜無知(公孫無知)。當時夷仲年長嘆道:“兄妹淫亂,已無廉恥,今后齊國必有大亂!庇谑撬o去大夫之職,回到自己的封地隱居起來,不再過問世事。
過了不久,齊襄公果然被大夫連稱等人謀亂殺死,之后立姜夷仲年的兒子姜無知為國君,即齊釐公。可嘆齊釐公繼位僅一個月,又被殺了,再次引起了齊國的內(nèi)亂。
幸好,在周莊王姬佗十二年(公元前685年)搶先繼位的齊釐公之子姜小白非常英明,在管仲、鮑叔牙、召忽等一批賢臣的輔佐下使齊國轉(zhuǎn)危為安,并迅速強大起來。姜小白就是后來的第一位春秋霸主齊桓公。
傳說,齊桓公認為齊釐公為君只一個月就被殺,是一個兇兆,為了辟邪,就以前朝賢臣、祖父姜夷仲年名字中的“年”字為后代的姓氏,稱年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年氏正宗。
年氏族人大多尊奉姜小白為得姓始祖。
第二個淵源: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時期契丹族遙輦氏部落聯(lián)盟,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
唐朝時期,契丹民族中有一遙輦氏部落。
契丹民族原來是東部鮮卑的一支。公元344年,由鮮卑慕容部建立的前燕政權攻破宇文部,契丹遂從鮮卑民族中分裂出來,后游牧與潢河與土河一帶。
在北朝時期,契丹分為八部,隋、唐時期又分成十部。在唐朝初年,契丹族人中形成了統(tǒng)一的大賀氏聯(lián)盟。當時北方草原突厥稱雄,契丹酋長就輾轉(zhuǎn)臣服于唐朝和突厥之間。唐太宗李世民貞觀一朝以后,大賀氏聯(lián)盟酋長窟哥率部內(nèi)屬,唐太宗置松漠都督府,其各部分置十州,授窟哥為使持節(jié)十州諸軍事松漠都督,并賜姓李氏。
大賀氏聯(lián)盟瓦解后,契丹族人又建立了親突厥的遙輦氏部落聯(lián)盟,首領開始稱可汗,依附于后突厥汗國。一直到(公元745年),后突厥汗國為回紇民族所滅,此后百年間,契丹族人一直為回紇汗國所統(tǒng)治。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執(zhí)政時期,當時可突于殺邵固后立屈列烈為主,屈列即史籍《遼史》中的洼可汗,是遙輦氏部落聯(lián)盟時期的開始。但遙輦氏盟主地位的穩(wěn)定是經(jīng)過了一場激烈的斗爭形成的,也即當時親唐的大賀氏勢力與親后突厥的遙輦氏兩個貴族集團之間進行了一場嚴酷較量。邵固被殺后,邵固之妻東華公主逃奔唐王朝的平盧軍(治所在營州,今遼寧朝陽),可突于率部并“脅奚眾”共降后突厥。
唐玄宗得知后,下詔幽州長史趙含章等統(tǒng)八總管兵討之,可突于不能抗,只得遁逃。次年,可突于在突厥援助下,再次集中部族侵擾唐朝邊境,時為幽州長史的薛楚玉率萬騎往擊,結(jié)果折將兩員,萬人被殺。唐玄宗聞之后大怒,擢善將張守珪為幽州長史,可突于知后驚恐,退卻西北。原為松漠都督府“衙官”的李過折,時與可突于“分掌兵馬”,屬于大賀氏勢力一派的人物,守珪暗派人結(jié)之,過折乘可突于兵敗之際,夜斬可突于、屈列及其黨羽數(shù)十人降于唐王朝。
唐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唐玄宗拜過折為北平郡王、命為松漠府都督,權位又歸于大賀氏集團手里。可是過折等人得不到契丹各部的支持,同年又被可突于的余黨涅里(泥禮或雅里、涅禮,即后世的遼國始祖)所殺,涅里立迪輦俎里(李懷秀)為阻午可汗,遙輦氏又奪回權位。旋涅里等也不復親靠后突厥,于唐天寶四年(公元745年)轉(zhuǎn)而附唐,唐玄宗即拜李懷秀為松漠都督,封崇順王,以宗室出女獨孤為靜樂公主妻之。在李懷秀為契丹可汗后,遙輦氏為契丹各部盟主的地位才穩(wěn)定下來。
到了宋仁宗趙禎慶歷三年(遼興宗耶律·宗真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涅刺部族人肖韓家奴上遼圣宗耶律·隆緒疏中云:“臣聞先世遙輦可汗洼之后,國祚中絕;自夷離堇雅里立阻午,大位始定”。
遙輦氏掌控契丹民族時期,契丹社會內(nèi)部仍分為八部,幾經(jīng)改組,前后名稱幾乎全異。在《遼史》中記載載遙輦時,有遙輦氏八部、遙輦阻午可汗二十部,實則遙輦氏聯(lián)盟時的部落前后均只有八個。這是由于遙輦氏后又附突厥,《遼史》作者未將部落、氏族或顯貴家族區(qū)分清楚所致。
《年姓的姓氏的起源》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xingzuo/xingming/299119.html,謝謝合作!
豫都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未經(jīng)豫都網(wǎng)(以下簡稱本網(wǎng))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wǎng)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wǎng),本網(wǎng)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nèi)移除相關爭議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