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1-18 12:24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居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四。
1、出自杜姓,以祖名為氏。
相傳周大夫杜伯的兒子在晉國作官,被封在先邑,他的子孫于是有以邑為姓,稱為先姓。晉文公提拔他的后人先軫為中軍元帥,職掌國政。先軫曾經(jīng)率領(lǐng)晉軍在崤山一帶打敗秦軍,他的兒子先且居后來繼位中軍元帥,在彭衙再一次打敗秦軍。先且居于是變得很有名,他的子孫于是有以他的名字中的“居”字作為姓氏的,稱為居氏,世代相傳。
2、源于姬姓,出自遠古少昊思的后裔倍伐,屬于以先祖封邑名稱為氏。
在史籍《姓氏考略》中記載:“少昊元妃生倍伐,帝欲傳位高陽,先降處長子于絹淵(今地待考),其后有居氏、倍氏!
3、源于媯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香居,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香居,亦稱香車,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齊國王族大夫,仕從齊宣王田辟疆。
4、源于西夜國,出自古代西域地區(qū)的羌族分支悉居人,屬于以氏族名稱漢化為氏。
悉居人,是古代西域地區(qū)的羌族人分支。在史籍《通志·氏族略》中記載:“悉居,古西夜國人。”
二、遷徙分布,聚集地
居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四十六位。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它在第362位。據(jù)《元和姓纂》記載:“晉大夫先且居之后,以王父字為氏”,“今錢塘多此姓”。先且居的父親先軫在晉國為中軍元帥,執(zhí)掌國政,先軫曾率晉軍在崤山一帶打敗秦軍。先且居后來繼位中軍元帥,在彭衙再一次打敗秦軍。先且居的后人便有以父名中的“居”為姓,稱居氏。出自河北境內(nèi)的居氏家族,后來卻成長于長江流域的江蘇高郵、江陰、句容一帶,另外湖北省也有不少姓居的人,這種情形,從古代已經(jīng)開始!缎帐峡悸浴酚涊d:“望出渤海、信都,今江蘇之高郵、江陰、句容及湖北多此姓。”望族居渤?ぃń窈颖笔婵h)。
今北京市,重慶市,天津市,江蘇省的南京市、揚州市儀征區(qū)、常州市武進區(qū)、泰興市、昆山市、東臺市、高郵縣、鹽城市建湖縣、海安市、蘇州市、連云港市、宿遷市、南通市、靖江市、江都縣,山東省的濟南市、濰坊市、濟寧市、曲阜市、臨沂市、棗莊市,陜西省的西安市,湖北省的武穴市,河北省的石家莊市、衡水市故城縣、棗強縣、秦皇島市昌黎縣,甘肅省的蘭州市,安徽省的當涂市湖陽縣、利辛縣,馬鞍山市和縣,浙江省的嘉興市,貴州省的遵義市、畢節(jié)市,四川省的綿陽市、遂寧縣,河南省的新鄉(xiāng)市、鄢陵縣、信陽市,云南省的邱北縣、建水縣,臺灣省,意大利等地,均有居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號
郡望
渤?ぃ何鳚h的時候置郡。地址在今天的河北省、遼寧省的渤海灣一帶。
信都郡:是戰(zhàn)國時期的趙地。漢宣帝時改為信都國。故城在今天的河北省棗強縣東北。
堂號
湘侯堂:漢代居翁,時任南越桂林監(jiān),當他聽到漢兵攻破了番禺,于是他趁機策動歐駝氏40多萬人投降漢,因為這件事情被封為湘成侯。
瞻盦堂:明代的居仁,他的學問很精深,行為也很端正。洪武初年,朝廷因為他的品行征他出來作官,他不去。在家隱居,種竹子,成天讀書度日。晚年的時候,他自號“瞻盦”。這個號的寓意為看著綠色的竹子自得其樂。
《居姓的來源》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xingzuo/xingming/317755.html,謝謝合作!
豫都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1、未經(jīng)豫都網(wǎng)(以下簡稱本網(wǎng))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wǎng)自有版權(quán)作品。
2、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wǎng),本網(wǎng)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nèi)移除相關(guān)爭議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