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1-20 12:38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宰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四。
1、出自周朝宰父的后代,以官名作為姓氏。
宰父是周朝的一個官名,職責是管理王朝的內(nèi)外事務。宰父官的后代,大多數(shù)用祖上的官職作為自己的姓氏,稱為宰父氏或宰氏。后來宰父氏也有改成宰氏者。成為宰氏的一支。
2、源于姬姓,是一個以官職名作為姓氏的姓。
據(jù)《元和姓纂》和《姓解》載,春秋時期有周公旦的后裔周公孔在周朝擔任太宰,故被稱為宰孔、宰周公。他的后代以祖上的官職作為姓氏,稱宰氏,成為宰氏的一支主要源流。
3、源于官位
出自殷商王朝官吏宰,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出自春秋時期官吏宰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出自兩周時期官吏宰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出自兩周時期官吏宰辠,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
出自漢朝末期的宰衡,屬于以官爵尊號為氏。
4、源于回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回族宰氏,源出蒙古族蔑里乞部族,先祖為元朝時期擔任宰相的蔑里乞·馬扎兒臺。
明朝初期,蔑里乞·馬扎兒臺的后裔子孫以先祖官職稱謂為漢姓,稱宰氏,以躲避兵亂災禍,后信奉伊斯蘭教而融入回回民族,世代相傳至今,主要分布在今貴州省的威寧縣黑石鎮(zhèn)、草海鎮(zhèn)中塘村一帶。
二、遷徙分布,聚集地
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宰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時,朝廷里面設有一種叫作太宰的官職,主要掌管朝廷升遷官員,傳達發(fā)布天子命令的事務,是很重要的官職。周朝開國元勛周公旦的后代均為周朝卿士,其中有個叫周公孔的曾經(jīng)擔任太宰,故又稱宰孔、宰周公。周公孔的后代有的就以他的官職名作為姓氏,稱為宰氏,世代相傳。周朝時候,太宰又稱為宰父,所以太宰的后代中有的就復姓宰父,后來有一部分漸漸地簡化為單姓宰。這是宰姓歷史上的又一個發(fā)展。中國宰氏的后裔,有兩支出處,要想找自己出在哪一支,無史料可查證,只有到自家的族譜上去追蹤了。在今河南、湖北、山東等均有分布。
三、郡望堂號
郡望
西河郡:戰(zhàn)國時期魏國開始設置河西郡。地點相當于今天的陜西、山西兩省之間的黃河沿岸一帶地區(qū)。
堂號
臨淄堂:孔子的門下產(chǎn)生了很多棟梁之才,其中有一個叫宰予的,做了臨淄宰。他是孔子門下的四科(予屬言語科)十圣之一,后來在宋代被封為臨淄公。
《宰姓的來源》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xingzuo/xingming/319451.html,謝謝合作!
豫都網(wǎng)版權(quán)與免責聲明
1、未經(jīng)豫都網(wǎng)(以下簡稱本網(wǎng))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wǎng)自有版權(quán)作品。
2、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quán)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wǎng),本網(wǎng)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nèi)移除相關(guān)爭議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