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5-03 10:06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姓熊的名人
歷史上部?a target='_blank'>中招艿拿?/strong>
熊繹,羋姓,熊氏,名繹,熊狂之子,祝融氏分支鬻熊一支的后裔。周成王時代,成王舉用文王、武王功臣的后代,于是熊繹受封為楚君,賜“子男”田地。熊繹子熊艾繼任為楚君。
熊通(?-公元前690年),羋姓,熊氏,名通,春秋時期楚國的國君。蚡冒之弟。熊儀之孫(熊儀,號若敖,西周末楚國國君,公元前790至前764年在位,楚都位于丹陽),熊坎次子(熊坎,號霄敖,春秋初楚國國君,公元前763年至前758年在位,都于丹陽),熊旬之弟(熊旬,號蚡冒,熊坎長子,公元前757年至前741年在位,都于丹陽)。
熊安生,北朝經(jīng)學家,北學代表人物之一。字植之。長樂阜城(今山東交河東南)人。通五經(jīng),精《三禮》。北齊時,任國子博士;后入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官露門學博士,不久,致仕卒。沿襲東漢儒家經(jīng)說,撰有《周禮》、《禮記》、《孝經(jīng)》諸義疏,均已佚。
熊朋來,字與可,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南宋咸淳甲戌(1274)年進士。宋亡后,隱居鄉(xiāng)里,傳授儒學。曾任福建、廬陵(江西吉水縣東北)兩郡教授,“所至,考古篆籀文字,調(diào)律呂,協(xié)歌詩,以興雅樂,制器定辭,必則古式”(《元史·儒學傳》)。又常鼓瑟而歌以自樂,為當時著名的經(jīng)學家和音樂家。
熊廷弼(1569-1625),明末將領,字飛百,號芝岡,漢族,湖廣江夏(今湖北武昌人)萬歷進士。由推官擢御史,巡按遼東。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遼東。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楊鎬經(jīng)略遼東,招集流亡,整肅軍令,造戰(zhàn)車,治火器,浚壕繕城,守備大固。熹宗即位,天啟元年(1621年),建州叛軍攻破遼陽,再任遼東經(jīng)略。與廣寧(今遼寧北鎮(zhèn))巡撫王化貞不和,終致兵敗潰退,廣寧失守。因當時王化貞是東林黨人葉向高(當時首輔)的弟子,所以熊廷弼被東林黨人背黑鍋。五年(1625年)被冤殺。
熊大木(約1506~1579年),號鐘谷、鰲峰或鰲峰后人,福建省建陽人,明代嘉靖、萬歷年間歷史演義小說的編著者與刊行者,也是英雄傳奇較早的作者。
熊伯龍(1616—1669),字漢侯,號塞齋,別號鐘陵,漢陽(今湖北省武漢市)人,出生在武漢市蔡甸區(qū)奓山街紅焰村燕子咀。。順治五年由拔貢舉順天鄉(xiāng)試,名列第一。順治六年中一甲二名進士,歷任國史院編修、侍讀、國子監(jiān)祭酒、內(nèi)閣學士兼禮部侍郎等職。有《無何集》、《熊學士詩文集》。
熊賜履(1635-1709),清代大臣、學者。字敬修,一字青岳。孝感人。別號愚齋,現(xiàn)孝感市閔集鄉(xiāng)人,世籍南昌。
熊成基(1887-1910.2.27)清末民主革命者。字味根,江蘇甘泉(今江都)人。江南炮兵學堂畢業(yè),先后加入光復會、同盟會,在哈爾濱謀刺載詢被捕遇害。
熊希齡,天生聰慧,被喻為“湖南神童”,十五歲中秀才,二十二歲中舉人,二十五歲中進士,后點翰林。1913年當選民國第一任民選總理,由于他反對袁世凱復辟帝制,不久就被迫辭職。熊先生晚年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業(yè),1920年創(chuàng)辦著名的香山慈幼院。1937年12月25日這位風云人物在香港逝世,享年68歲。
熊慶來(1893.09.11~1969.02.03),字迪之,出生于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息宰村,中國現(xiàn)代數(shù)學先驅(qū),中國函數(shù)論的主要開拓者之一,以“熊氏無窮數(shù)”理論載入世界數(shù)學史冊。
姓熊的女明星:
熊黛林、熊乃瑾、熊穎穎、熊潔、熊鶯、熊塞聲、熊睿玲等等。
姓熊的男明星:
熊倪、熊汝霖、熊欣欣、熊邦雄、熊誠、熊煜、熊劍嘯、熊明國、熊天平等等。
《姓熊的名人》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xingzuo/xingming/386444.html,謝謝合作!
豫都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未經(jīng)豫都網(wǎng)(以下簡稱本網(wǎng))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wǎng)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wǎng)轉(zhuǎn)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wǎng),本網(wǎng)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nèi)移除相關爭議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