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服務發(fā)行服務雪珥的晚清 在雪珥看來,歷史學就像EMBA課程的案例解剖,所有案例都是為當下而做的。他把洋務運動稱為“改革開放”,并褒獎其中的實干派。對體制有看法的人,認為他其實是在維護體制。
作者:本刊記者李淳風發(fā)自北京 來源:南風窗 日期:2014-05-13 瀏覽:13213
見到雪珥,我說他長得像古龍,他嘿嘿一笑說,“我比古龍要帥。” 這倒是事實。古龍有強烈的小說代入感,主要代入的是小說中的“酒鬼”,相由心生么,于是一臉的酒精味,無力、滄桑和邋遢。
雪珥在作品中也有強烈的歷史人物代入感,但他力求在理性和感性之間擇機平衡,酒不及亂。要照相了,還要摸出一把梳子,理一理本來就挺整齊的頭發(fā)。
非理性,無以觀史,非感性,無以活史。他關于晚清的歷史著作中,充滿著嚴謹的活度,理性,但可讀。
雪珥是誰呢?做過媒體人、商人和學者,在著作中,這三者的影子都有。他說,如果“學者”用的是詞語的本意,那我是一名學者,學習著的人。
坐車經過天安門前,談話讓天安門城樓僅被匆匆一瞥,但這座城樓以及背后的整座紫禁城,對于他的意義是無限的—他用筆解釋的,都是身在紫禁城或接近紫禁城的人和事。
又逢甲午,雪珥的生活和心緒,在2014年都很特別。
實干派和扯淡派
4月24日晚上,雪珥要做一場關于乾隆時代的講座,和主辦方幾個人一同吃晚飯。
席間,一位企業(yè)家得知雪珥重點研究的是晚清,遂發(fā)感嘆:晚清。磕鞘侵袊罡、屈辱的一段歷史。
我看到雪珥沒有再接話。他原本是一個話很多的人,不接話意味著一種禮節(jié),克制的禮節(jié)。
果不其然,講完課,回到賓館,剩下我們倆的時候,我提起這個細節(jié)。他的“少年狂”一下子冒出來。
“什么屈辱!有時候我們是很揚眉吐氣的。1911年,辛亥革命都要爆發(fā)了,清政府還曾派出軍艦,橫跨萬里,到墨西哥護僑。把炮口對準岸上,墨西哥馬上服軟!”
“事非經過不知難,不要輕易地去對我們的祖先下結論。”溫和的雪珥變得激越起來。這句話是他治史的最根本的原則。
于是你會看到,在他那一大堆“很好看”的晚清歷史著作之中,人物的形象相對于刻板的教科書,總是顛覆性的。
比如,恭親王不像文字描述的那般無能而無奈。雪珥通過廣泛查閱外國文獻,雕琢出一個彬彬有禮、雍容得體而且精明強干的恭親王,只是他甘于做“老二”,維護大局,才顯得施展空間局促。
比如,慈禧太后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其實是康梁的政治抹黑,事實遠非如此!傲簡⒊髞硪舱f過,當年的文字服務于政治之需,不可作為信史看待!
比如,慶親王奕劻是一個巨貪首富,盡人皆知,但他處理國務,游刃有余,“貪墨”僅是為了展示有能力無野心。
他認為大清帝國從來不曾“閉關鎖國”,他認為“戊戌變法”盲目而操切。
“其實談不上顛覆,這是還原。”
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主任孫旭光對《南風窗》記者說,歷史,過去被看得太簡單了,雪珥在認真地還原。
雪珥說,許多人看到歷史,總是抱持一種“兩蛋一星”的簡單切割法。國家不強的時代,那些歷史人物,不是笨蛋就是壞蛋,人們總是盼望來一個救星,往往盼來的卻是一個災星。
比如康梁變法,且不論他們本身是否意圖通過破壞性的行動攫取政治資源,就結果而言,紙上變革和口頭變法,不但沒有起到對改革積極的推動作用,反而讓真正的改革實干派從此被邊緣化,離開了權力中心。12345后頁 >末頁 >>
收藏
全文閱讀
作者:本刊李淳風發(fā)自北京來源南風窗)
《雪珥的晚清(組圖)》由河南新聞網-豫都網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gsh/dswh/20450.html,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