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1-18 12:25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都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五。
1、蒙古族后裔,元朝初期必里海出自成吉思汗黃金氏族,以其卓越的功勛,被封為中書省益都路寧海州(轄今牟平、乳山、文登、榮成一帶)軍事、政治、經濟的最高長官——都達魯花赤,兼管本州諸軍奧魯勸農事,并具有世襲罔替特權。必里海是牟平(現(xiàn)山東煙臺牟平區(qū))都氏始祖,都姓是明開國皇帝太祖朱元璋賜予的,也是寧海州“都”姓的輩份最高的“老太爺”,F(xiàn)位于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qū)姜格莊鎮(zhèn)北頭村仍有都氏家祠的正堂,至今還完好地保存著都氏宗譜。每年的春節(jié)和農歷七月十五,都基開等幾位負責祠堂事務的都姓老人就會將記載著歷代都氏子孫的宗譜懸掛起來。
2、出自姬姓,源于春秋時的鄭國。
春秋初年,鄭國有一位公族大夫公孫閼yān(本姓姬,與周王同宗,宗周貴族),字子都。他是當時聞名全國的第一美男子,而且他武藝高超,力量很大,所以很得鄭莊公的賞識。公孫閼的子孫后來以王父字為氏,稱為都(dū)姓。
3、出自公都氏。
春秋的時候,楚國有公子田,受封于都邑(今地不詳),所以稱為公都氏,他的那一支子孫,有單姓都的,就成為都氏的一支。
4、源于官位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都宗人,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都宗人,史西周初期就設置的重要官位,隸屬于春官府司,專職負責掌管諸侯、卿、大夫們的祭祀之事。在典籍《周禮·春官》中記載:“都宗人,掌都宗祭祀之禮!边@里的“都”,指王族子弟、公卿所封之食邑。
出自西周時期官吏都士,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都士,是西周時期設置的官位,隸屬于秋官府司管轄,職責與都徒(信都、小司徒)相仿。都士的副手稱都則。
出自春秋時期官吏都匠,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都匠,是春秋時期齊國始設的一種官位,后周王室亦仿設,兵安置到各諸侯國。
出自秦、漢時期匈奴官吏都,屬于以官職稱謂為氏。都,是秦、漢之擊匈奴民族的王帳官位,是匈奴二十四長屬下的領兵官的官稱。
5、源于子姓,出自戰(zhàn)國時期宋國君主子田,屬于以先祖名字為氏。
子田,是宋悼公子購由的兒子,史稱宋休公,公元前395~前370年在位二十六年。
6、源于其他少數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今彝族、壯族、土族、裕固族、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都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都氏,世代相傳至今。
二、遷徙分布,聚集地
都氏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體。經過三國、南北朝、五代十國等歷史上的大動亂,都氏家族以山東省為中心,分別向南北各地播遷,到了宋、明之際,中國的大江南北都已經有了都氏子孫的蹤跡。在過去的一二千年間,都氏一直是出了名的書香世家,出過許多學業(yè)有成就的人士。望族居黎陽郡(今河南?h東北)。
如今,都姓在全國分布較廣,尤以河南、陜西、安徽、山東、四川等省為多!岸肌毙杖丝谠谌珖琶倭晃。
三、郡望堂號
郡望
黎陽郡:西漢高祖年間設黎陽縣,屬冀州魏郡,這是?h設縣之始,治所在大伾山東北。
堂號
黎陽堂:以望立堂。
鴻臚堂:宋朝的都貺,官至鴻臚卿,拜鋅州轉運,提轄四川四十五州,有很多顯著美好的成績。
余慶堂
植本堂
《都姓的來源》由河南新聞網-豫都網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xingzuo/xingming/317759.html,謝謝合作!
豫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未經豫都網(以下簡稱本網)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本網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