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1-19 08:56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郟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三。
1、出自姬姓,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以地名為氏。
據(jù)《元和姓纂》的記載,周成王姬誦定鼎于郟蓐,于是他的子孫中有遷往這個地方居住的,于是改為郟姓。原來就居住于這個地方的人,也有的根據(jù)這個地名或這個事件來取姓的,也稱為郟姓。
2、出自春秋時期的鄭國,以地名為氏。
據(jù)據(jù)《姓苑》載,鄭國有大夫叫做郟張的,因為他的祖上受封于郟這個地方,于是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作為自己的姓。世代居住在武陵郡。
3、出自羋姓。羋姓為春秋時期楚國的王族。
楚國有楚共王審,他的孫子叫做員,字敖,被立為王。后來敖被他的季父康王的弟弟公子圍殺害。公子圍自立為王,稱作靈王。敖在王位上只呆了四年。他被殺害以后葬在郟,稱為敖郟,他這一支的子孫就以郟作為自己的姓氏。
二、遷徙分布,聚集地
郟氏或是一個古老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三百十七位門閥。郟氏家族主要有兩支來源,一支出現(xiàn)在周朝初年,一支出現(xiàn)在春秋時代的初期,兩支都是“以地為氏”而得姓的。第一支郟氏,根據(jù)《元和姓纂》的記載,周成王定鼎于郟,定居在這個地方的人就以郟為姓氏,望族出自滎陽、武陵。郟氏發(fā)源地就在河南省開封附近,后來繁衍到滎陽(即現(xiàn)在的河南省成皋)及湖南廣陵兩地,周平王東遷之后,變成了鄭國所屬的一個邑,稱為郟邑。第二支郟姓,根據(jù)《姓苑》上的記載,出自郟大夫郟張,他的后代就以封邑為姓氏。望族居于武陵郡,就是現(xiàn)在的河南省溆浦縣南部。郟姓出了不少名人,像受學于鄭銓、博學而又多聞,精于經(jīng)傳的大學者郟元鼎;著名的水利專家,撰胡《吳門水利書》,曾于熙寧及元右年間兩度出任農丞的郟;為王安石所推重,繼承其父業(yè),對水利有所發(fā)明的郟僑;清代的畫字郟掄逵等等,都是值得稱道。
今江蘇省的徐州市豐縣、張家港市,山東省的濟寧市、嘉祥縣,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的旺角,上海市,內蒙古自治區(qū),海南省的?谑,安徽省的蒙城縣,江西省的玉山縣等地,均有郟氏族人分布。
三、郡望堂號
郡望
滎陽郡:秦朝時期置郡,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省原陽市。西漢時期轄地在今河南省滎陽市東北部一帶。三國時期曹魏國正始三年(壬戌,公元242年)分河南郡置郡,改治所至河南省滎陽縣,其時轄地今河南省黃河南部、滎陽縣至朱仙鎮(zhèn)一帶,包括今開封市、鄭州市在內的八縣。北魏時期移治到今滎陽縣。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改為成皋郡。隋、唐兩朝均為鄭州滎陽郡。
武陵郡:即湖南省常德市。常德歷史悠久,公元前三十萬年,常德地區(qū)就有原始人群在沅、澧二水流域的平原山川生活、聚居。澧縣澧南鄉(xiāng)、張公廟鎮(zhèn)、津市市窯坡鄉(xiāng)、石門渫水下游一帶以及鼎城區(qū)灌溪鎮(zhèn)崗市等處有舊石器時代的遺跡四十多處,經(jīng)挖掘出土的石器有石片、石錘、石球、尖狀器、砍砸器等。
襄陽郡: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寅,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qū)),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qū))。
堂號
滎陽堂:以望立堂。
武陵堂:以望立堂。
襄陽堂:以望立堂。
司農堂:宋朝的郟僑。特別有才氣,他繼承父親完成了《水利書》的編撰。他的父親開始是廣東安撫機宜,向朝廷獻了《吳中水利論》,朝廷委任他為司農丞。后來皇帝聽信了奸臣的話,罷了他的官,他回到家以后按自己書中所寫的方法興修了水利農田,一年以后就獲得了特大豐收;实塾谑侵懒怂姆椒ㄊ菍Φ,于是恢復了他的官職。
三吳堂:北宋朝時期的昆山人郟亶,字正夫,宋嘉祐年間進士,歷官司農丞、溫州知州。曾上書《吳中水利論》,詳細論述吳中水利的六失、六得。又著有《吳門水利書》!叭齾恰保貐^(qū)名,《水經(jīng)注》以吳郡、吳興、會稽為三吳。后人以其功糜三吳,立以為堂。
六合堂:唐朝時期的人郟滂,官六合縣宰,能詩,所到之處,都有題詠,后人因其著稱于六合縣,立以為堂。
《郟姓的來源》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xingzuo/xingming/317875.html,謝謝合作!
豫都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未經(jīng)豫都網(wǎng)(以下簡稱本網(wǎng))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wǎng)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wǎng),本網(wǎng)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