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6-01-22 11:47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逯姓的來源
一、來源有三。
1、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邑名,屬于以居邑名稱為氏。
據(jù)史籍《風俗通》記載,“逯”是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一個古邑名,時稱逯(今陜西咸陽旬邑),后來有一秦國的大夫被封于該邑,其后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2、據(jù)史籍《路史》記載,在春秋時期,楚國王族中的后代中也有以邑名為姓者,稱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3、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
今回族、滿族、蒙古族、鄂溫克族、土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逯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逯氏,世代相傳至今。
二、遷徙分布,聚集地
逯氏或是典型的漢族姓氏,但人口總數(shù)在中國的大陸和臺灣省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四百零四位門閥。逯姓在大陸和臺灣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上古周代時,秦國有一位公族受封于逯邑,后來逯邑公族子孫就以封地為姓,世代姓逯。逯邑那地方,就在現(xiàn)今陜西省境內,而逯姓始祖原是秦國的公族,秦國公族嬴姓,所以說逯姓是出于嬴姓的,嬴姓作為秦國公族,出過許多了不起的人物。比如使秦國強盛,奠下稱霸基礎的秦穆公,嬴姓,名任好。任好重用百里奚等能人,擴展勢力,雄踞一方?墒乔貒L俗粗野好武,有些禮儀很野蠻,比如葬禮中盛行殺殉,秦穆公死時釘殉一百七十七人,其中子車奄息等三人是秦國人崇敬的賢良。后來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后,也排斥文治。關于逯姓的來源,在許多姓氏古籍上都有記載。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秦國的所在地,主要是在今天的甘肅和陜西一帶,當時的逯邑,也在這個地區(qū)。另外,根據(jù)《路史》上的記載,楚國的公族中也有逯氏。望族居于廣平郡,就是現(xiàn)在的河北省雞澤縣東。
三、郡望堂號
郡望
廣平郡:漢景帝劉啟中元元年(壬辰,公元前149年)分邯鄲郡置郡,是由邯鄲郡分置,治所在廣平(今河北雞澤),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任縣、南和、雞澤、曲周、永年及平鄉(xiāng)西北、肥鄉(xiāng)東北一部分地區(qū),后改為廣平國。東漢時期廢其郡并入巨鹿郡。三國時期曹魏明帝曹睿太和元年(丁未,公元227年)復置廣平郡,轄境有所擴大。廣平郡在隋朝文帝楊堅開皇初年(壬寅,公元582年)被廢黜。
臨河郡:南北朝時期北齊武平元年(庚寅,公元570年)置臨河郡,治所在今山西省永和縣。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
堂號
廣平堂:以望立堂。
臨河堂:以望立堂。
孝子堂:明朝時期的孝子逯相,廣宗人,諸生。明嘉靖中期,母歿,廬墓三年,躬自負土成墳,時有大水而不浸其廬,遠近稱異。
四、當代逯姓的分布
今重慶市的北侖區(qū)、銅梁縣,北京市的海淀區(qū)中關村、朝陽區(qū),天津市,內蒙古自治區(qū)赤峰市,山東省的菏澤市單縣、巨野縣、淄博市、聊城市、萊蕪市、濟寧市嘉祥縣、東營市廣饒縣、濰坊市臨朐縣、章丘市、臨沂市、濟南市平陰縣、沂南縣、濟陽市、高青縣、東明縣、泰安市、威海市、鄄城縣、青島市,河南省的安陽市滑縣、鞏義市、濮陽市、商丘市、鄭州市、清豐縣、蘭考縣、新鄉(xiāng)市、開封市、焦作市、汝南縣、長垣縣、林州、睢縣、駐馬店市泌陽縣,浙江省的寧波市、杭州市,寧夏回族自治區(qū)的固原市、西吉縣,吉林省的長春市、洮南縣、長白山地區(qū),山西省的陽泉市、臨汾市堯都區(qū)、汾西縣、晉中市榆次縣、運城市、太原市東于縣、清徐縣,遼寧省的朝陽市、葫蘆島市、綏中市,甘肅省的會寧縣、天水市秦安縣、定西市通渭縣,湖南省的長沙市,河北省的秦皇島市撫寧縣、棗強市、鄲城市大名縣、成安縣、邢臺市、石家莊地區(qū)藁城市、趙縣、張家口市蔚縣,湖北省的襄樊市、荊州市、十堰市,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齊齊哈爾市、望奎縣、尚志市、大慶市、七臺河市,廣東省廣州市,陜西省的西安市、綏德縣,青海省的樂都縣,貴州省的貴陽市,新加坡,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等地,均有逯氏族人分布。
《逯姓的來源》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xingzuo/xingming/320826.html,謝謝合作!
豫都網(wǎng)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未經(jīng)豫都網(wǎng)(以下簡稱本網(wǎng))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wǎng)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wǎng)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wǎng),本網(wǎng)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