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1555—1636),明代書畫家。字玄宰,號思白、香光居士。華亭(今上海閔行區(qū)馬橋)人,曾居松江。萬歷十七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南京禮部尚書,卒后謚文敏。擅畫山水,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shè)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杰出代表。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 董其昌一生創(chuàng)作了極多的書畫作品,流傳至今的也很多,其中已定論為真跡的收藏在故宮,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等處,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董其昌作品最多。
董其昌富收藏,精鑒賞,書畫藝術(shù)及繪畫理論對清代影響極大。山水畫學(xué)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不重寫實,而追求筆墨趣味。古雅秀潤是其主要特色,但柔媚有余而魄力不足。
董其昌的山水畫大體有兩種面貌,一種是水墨或兼用淺絳法,這種面貌的作品比較常見;另一種則是青綠設(shè)色,時有出以沒骨,比較少見。他十分注重師法古人的傳統(tǒng)技法,題材變化較少,但在筆和墨的運用上,有獨特的造詣。他的繪畫作品,經(jīng)常是臨仿宋元名家的畫法,并在題識中加以標(biāo)榜,雖然處處講摹古,并不是泥古不化,而是能夠脫窠臼,自成風(fēng)格,其畫法特點,在 師承古代名家的基礎(chǔ)上,以書法的筆墨修養(yǎng),融會于繪畫的皴、擦、點劃之中,因而他所作山川樹石、煙云流潤,柔中有骨力,轉(zhuǎn)折靈變,墨色層次分明,拙中帶秀 ,清雋雅逸
此款水墨山水扇面立軸,筆墨揮灑自如,畫面清晰自然。此圖畫的是一河兩岸,近處平坡數(shù)塊、雜樹一組,遠處低丘矮山數(shù)疊,茂然森秀。在表現(xiàn)手法上,用筆秀逸,皴寫適度,蒼然蕭古。畫法近于倪云林的面貌,山石皴法,折帶、披麻兼用,而以側(cè)筆為主。雜樹畫法和云林法有異,用柔渾的筆墨寫出枝干,然后皴染點葉。全圖給人依而不繁,曠而不空之感。上海君道藝術(shù)收藏的董其昌水墨山水保存如此完整,存世量極其罕見,實屬一件精品中的精品,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和升值潛力。
《董其昌精品水墨山水扇面畫賞析(圖)》由河南新聞網(wǎng)-豫都網(wǎng)提供,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gsh/dswh/1152.html,謝謝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