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4-06-28 15:50 我來說說 我要投稿
繼中國大運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后,6月22日下午經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審議,由中國和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政府聯(lián)合申報的“絲綢之路:起始段與天山廊道的路網”跨國系列申遺項目,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段包括河南和陜西、甘肅、新疆四省區(qū)的22處遺產點。其中,絲綢之路河南段包括漢魏洛陽城遺址、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新安漢函谷關遺址和陜縣崤函古道石壕段遺址等4項遺產。這是我省的第5處世界文化遺產,我省也成為全國唯一同時成功申報兩項世界文化遺產的省份。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文明的融合、交流和對話之路,為人類的共同繁榮作出了重要貢獻。 我省的絲綢之路遺產不僅文化內涵豐富,而且代表了絲綢之路東方起點的城址、門址、關隘遺址、道路遺址等不同的遺產類型,我們將其概括為“一城一門一關一道”,是絲綢之路從開通、發(fā)展到繁榮、鼎盛時期的重要載體和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突出普遍價值。
漢魏洛陽城遺址是公元1-6 世紀東漢、曹魏、西晉、北魏四個王朝的都城和這一時期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以保存完整的城市規(guī)模和格局,以及城防系統(tǒng)、宮殿、佛寺等各類遺存,代表了東漢至北魏歷代中原王朝的文明與文化特征。隋唐洛陽城定鼎門遺址見證了東方農耕文明發(fā)展鼎盛時期帝國的文明水平,展現(xiàn)了唐代都城文化的禮制特征及其影響力,并與絲綢之路上繁盛的商貿往來具有密切關聯(lián)。新安漢函谷關遺址是公元前2世紀-公元3 世紀兩漢時期設立在中原地區(qū)防衛(wèi)都城,以及洛陽作為東漢都城時自絲路起點都城西行必經的重要關隘,為洛陽周邊八關之首。崤函古道是對古代中國自洛陽至潼關這段道路的統(tǒng)稱,陜縣崤函故道石壕段遺址留存至今古代車轍、蹄印、蓄水池等遺跡,是絲綢之路干線交通路線上現(xiàn)存的珍稀道路遺存,也是整個絲綢之路33個申遺項目中唯一一條“道路”遺址。
在國家文物局的強力推動和悉心指導下,我省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于2006年全面展開。省委、省政府對這項工作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申遺工作領導小組,連續(xù)多年將其列入政府工作報告。洛陽、三門峽黨委、政府和各級文物部門團結奮戰(zhàn),克服線性文化遺產路線長、涉及范圍廣、協(xié)調難度大等困難,高質量地完成了全部申遺準備工作。
絲綢之路河南段、中國大運河河南段在同一屆世界遺產大會上,同時申報成功,實現(xiàn)了我省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利用工作的新突破,在文化強省建設進程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兩處世界遺產進一步增強了河南省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將為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建設“文明河南”,助推河南更好地融入“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提供有力支撐!敖z綢之路”是河南又一張亮麗的世界名片。
《絲綢之路跨國申遺成功 河南再增一項世界文化遺產》由河南新聞網-豫都網提供,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akak23.com/gsh/dswh/35171.html,謝謝合作!
豫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未經豫都網(以下簡稱本網)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fā)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lián)系本網,本網確認后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